海外教育機構看淡中外合作辦學
高考資訊網更新時間:2010-05-21文章來源:文匯報作者:姜澎
“現在中國許多大學實行自主招生考試,今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還提出大學可獨立考試或聯合考試——在我們這樣長期從事考試服務的教育公司眼里,這意味著無限商機。但商機要轉化為現實,似乎很難。”美國一家著名教育服務公司負責人近日向記者抱怨,“我們最近接觸了不少學校和教育部門,發(fā)現他們幾乎都不知道政策到底會怎樣制訂,再加上招考政策常常發(fā)生變化,要合作,太難了?!?nbsp;
和大多數外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一樣,不少海外教育機構也曾經大張旗鼓地涌進中國市場。只是如今,包括開普蘭、理諾士這樣的教育界跨國企業(yè)在內的大多數海外教育機構都選擇淡出中外合作辦學市場,轉而開拓民間培訓領域。
投資回報只能靠“灰色方式”
在大多數中外合作教育項目中,都有著教育公司的身影。如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學院、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進入高考招生序列的中外合作學院,就是由海外教育集團投資設立的。但從去年開始,曾經是中英學院主要投資方的知名跨國教育公司——開普蘭公司卻退出了合作。而和開普蘭同樣規(guī)模的另外兩家海外教育公司,現在也淡出了中外合作的辦學市場。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大多數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其實都由教育公司促成,教育公司不僅為國內和國外的教育機構牽線搭橋,還承擔項目出資功能和管理功能,當然他們也能從合作辦學的學費或者其他收入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不過,眼下無論是數千萬元的大項目,還是上百萬元的小項目,所有教育公司的回報都只能以“灰色方式”兌現,因為按照有關規(guī)定,教育是不能“投資”的,只能“舉辦”,而且必須“不尋求合理回報”。曾經有一家跨國教育公司在投資國內一家中外合作學院時,看著合同上寫明的“不尋求合理回報”進退兩難——如果不尋求合理回報,這家上市公司無法對股東交代;如果尋求合理回報,這個項目通過審批無望。
“其實每家教育公司現在都能獲得合理回報,只不過必須通過‘灰色方式’兌現?!蹦持逃疽晃徊辉竿嘎缎彰呢撠熑朔Q,按照業(yè)內不成文的規(guī)定,中外合作辦學的一般合作模式,是外方學校以教材等知識產權作為投資,國內學校往往以土地資源等作為投資,教育公司的投資則主要體現在建設、管理等方面。相應的,合作辦學的學費等收入也每年回報給各投資方,三方每年分成?!安贿^,‘灰色兌現’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誰都不知道什么時候‘灰色兌現’方式會被徹底堵住。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投資方都更看中眼前可收到的錢,而不愿意對正在進行的教育合作項目追加投資?!边@位已經在外資教育公司從事了10多年管理工作的負責人感覺頗為無奈。
政策變數多致合作艱難
“教育政策變數多,是中外合作教育項目難以做大的重要原因。”在中外合作學院任職的徐先生這樣告訴記者。事實上,中外合作教育的政策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已幾經起伏——自從1995年提出鼓勵中外合作辦學,到2006年時,幾乎全球知名的教育公司都進入中國設點。但2006年中外合作辦學政策收緊后,便基本未有新增的中外辦學項目?,F在,中外合作辦學開始重提鼓勵政策?!案叩牟粩嘧兓?,我們在中國收購教育項目也是一波三折,尤其是要適應各地不同的政策?!?nbsp;
這家教育公司曾經收購過北方幾所民辦學校的管理公司,但當各項協(xié)議談妥之時,卻恰逢當地對民辦教育進行整頓,收購計劃被迫暫停。
“別說是關于民辦學?;蛘咧型夂献鬓k學這樣的大政策有變化,即使是地方教委出臺一個小小的減負政策,都會對合作辦學產生影響,大公司還好一點,如果是小的教育公司,政策一變就會難以為繼?!蹦晨鐕逃展镜呢撠熑朔Q。
有關專家認為,政府監(jiān)管中外合作辦學,其實只需關注是否引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不是根據辦學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政策,或者拍腦袋推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規(guī)定。他們建議借鑒新加坡的經驗。據悉,新加坡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直持鼓勵態(tài)度,但對資質審核要求卻比較嚴格,因此吸引了INSEAD商學院、芝加哥大學等不少海外名校在當地成立分校。麻省理工學院最近也與新加坡的一所大學合作設立了學院——而實際上,麻省理工學院最初的首選目標,是北京的一所名校。
免責聲明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