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的江蘇高考,一如既往地繃緊著全省近50萬考生和他們的家長的心,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個高考模式給社會各界帶來更多的議論,讓人們更深地體驗著教育前行的艱難。
平心而論,沒有哪個省像江蘇一樣在高考模式上求索得如此認真、頻繁。市二中一位資深班主任向記者扳指道來:以語、數(shù)、外為“3”,1994年—1999年是“3+2”模式,文科生不再考地理、理科生不再考生物;2000年—2001年是“3+小綜合”模式,文科生要考政治、歷史、地理的綜合卷,理科生考物理、化學、生物的綜合卷;2002年是“3+大綜合”模式,考生還要考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的大綜合卷;2003年至2007年是“3+1+1”模式,語、數(shù)、外前提下,另外的兩門在六門課中自由選擇,其中一個“1”是報考高校指定的選考科目,另一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
反復推敲最終出臺的2008高考模式,承載著最新的歷史使命。有關方面公開表示,此模式將有利于中學推進課程改革,有利于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有利于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擇優(yōu)選拔人才。
“這個高考模式設置了幾道門檻,第一是高二時的小高考,必須全C才能有參加高考的權利;第二是兩門選科必須達B,這是生死線,否則本科免談;第三是特征分,也就是語、數(shù)、外3門總分,根據(jù)特征分劃本一、本二線,不達線本科也是白搭,不過,為了鼓勵全面發(fā)展,凡6A的考生可以加10分;第四是投檔分,這時考生在附加題上的得分可以算進去了?!币恢幸晃桓咧薪處熥隽俗詈喢饕锥姆治?。
四道門檻要一道道過,順序還不能搞亂。別說一般老百姓理解上有難度,就連不少高校的招生代表都不明所以。來自南方某名校的招生代表就驚異地表示:怎么高考總分從750分變成440分了?還有那么多的講究?以至于前來咨詢的家長反倒為高校代表進行政策“補課”,令人哭笑不得。與此同時,市招辦有關人員向記者表示,“今年解釋工作比往年要多不少,方方面面都覺得難度增加。”
2008年高考中,全省達到本二要求的2B資格考生共有183594人,占總考生50.8萬人的36%,也就是說,64%的考生因為在選測科目失利,直接就被攔在了本二之外。隨后,省教育考試院做出了新的調(diào)整,規(guī)定我省普通高校錄取第一階段普通類考生填報志愿資格線為特征分285分/選測科目等級2B,或特征分300分/選測科目等級1B1C。這項調(diào)整使得高校招生的復雜性又增加了幾分。
而幾位教育圈內(nèi)人士談到,一直以來,省教育廳抱著以高考模式引領高中教育的良好初衷。比如說,“3 +大綜合”模式出發(fā)點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但學生必須學習9門科目,負擔很重,全面發(fā)展談何容易?所以這個模式只實行了一年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再比如,“3+1+1”模式在設計上既考慮了高校的需求,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特長的尊重,但這種模式可帶來15種組合,按統(tǒng)一分數(shù)劃線,僅各科試題難易程度的均衡性就難免令人擔心。2008年的高考在理念上是十分先進的,但是也許理念的完美緊隨著的是實踐的艱難,比如高校在今年錄取時,考慮到3門計分同分現(xiàn)象遠遠高于往年,故而將語數(shù)及附加分總分作為進檔后的一項考核指標,同時在專業(yè)安排方面顯然也要花更多精力。
“高考怎么考,中學就怎么教。從目前來說,高考模式一時半會兒還改不了,先適應著吧。”一位高中校長對記者笑著搖了搖頭。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