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那么容易,而社會上的求職陷阱卻時有所聞,一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學子稍不留神即落入不法分子暗設的圈套。有的學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卻得不到絲毫報酬,有的學子被騙取了金額不菲的所謂保證金、抵押金。種種上當受騙的經歷既令學生及其家庭蒙受經濟上的損失,還給一些學生的身心造成損害,使之對社會的認識產生扭曲。
特別是目前,誘騙學生參與傳銷的勢頭在上升。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鐘攸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傳銷組織向大學生尤其是民辦高校和高職高專學生滲透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多次發(fā)生學生被騙參與傳銷的情況,江蘇、廣東、山東等地都查處了誘騙學生參與傳銷的案件。據(jù)他分析,當前傳銷的表現(xiàn)形式已從大規(guī)模、公開化轉為分散化、地下化,更具隱蔽性、欺騙性、流動性和暴力性;同時,傳銷活動已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與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密切相關。
引導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及時識破騙局、避開
“雷區(qū)”,是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然而,就目前來看,各地對于學生的求職防騙教育尚屬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一些學生的防騙反欺能力不強,警惕性不高,求職時上當受騙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
對學生進行求職防騙教育,首先需要各級各類學校身體力行。各校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學之余,適時組織學生聽取專門的講座,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求職防騙教育與有關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融入進去,比如,有些傳銷機構為了掩人耳目,在誘騙學生入伙時總喜歡玩偷梁換柱的伎倆,稱自己實行的是
“連鎖銷售”,如果在經濟課上老師能夠將傳銷的特點、危害等講清楚,并將之與其他一些銷售方式比較起來加以剖析,相信會使學生對傳銷的本質有清醒的認識,不致因一時分辨不清而誤入歧途。
對學生進行求職防騙教育,還離不開工商、公安等部門的積極配合。這些職能部門不妨通過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學生心理,以此制定出更加符合學校、學生特點的教育措施和內容,然后通過適宜的途徑幫助學生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識別能力,自覺抵制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在求職途中不走邪路、少走彎路。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