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赴阿壩茂縣支教隊隊員在家訪中遇到了一個特殊的家庭——文登琴,一個在土門中學念初二的學生,打小便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而她的父母在其兩歲時就離異了,她跟著父親生活。文登琴的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有幾年只在過年時才回家一趟,平常都是她爺爺奶奶照顧。我們在家訪中注意到,61歲高齡的爺爺面色紅潤,笑聲爽朗,尤其是眼睛炯炯有神。爺爺告訴我們,他家里條件不好,養(yǎng)豬是主要的謀生手段,今年家里養(yǎng)的6頭豬賣不到好價錢,肉價從以前的9塊多跌到現(xiàn)在的5塊多,家里變得更加拮據(jù)了。59歲的奶奶很慈祥,她和善地說:“盡管家庭很困難,只要文登琴考上大學了,就算是借錢貸款也要把孫女送出去?!倍牡乔僖恢北е棠?,羞澀地躲在奶奶后面,偶爾探出頭來,露出微笑。針對類似單親兒童、留守兒童的現(xiàn)象,支教隊對部分留守兒童開展了“三個一”活動。
一個親情電話 今年讀六年級的王梅在自己年幼時母親離她而去,成了一個單親孩子,她與父親和弟弟相依為命。父親在建筑工地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很少和孩子們呆一起。我們來到她家里家訪時,父親不在家,隊員單彥魁拿出手機讓王梅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看到王梅和父親聊天時露出的幸福微笑,我們也安心了許多。
一篇心里話 為了讓孩子們說出自己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感受所經歷的父愛和母愛,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篇名為“我的父母”的作文,讓他們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雖然有的父母在遠方,但是卻感到父母近在咫尺。這些信將由支教隊出資寄送給孩子父母的所在地。
讀一本好書 在與讀初二的文登琴交談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她性格教內向,不太善于言辭,她說對自己的將來還很迷茫。為了樹立她堅定的信心,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隊員家訪時給他贈送了一本“勵志故事”,希望她能在人生征途上激勵自己,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留守兒童問題也日益突出。面對留守兒童這樣社會轉型期的現(xiàn)實問題,我們應該是全社會參與,共同來關心留守兒童。關心留守兒童的路還很長,我們將進一步收集留守兒童資料,繼續(xù)長期地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