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1日下午,我國著名文藝評論家、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暢廣元先生,受白鹿書院邀請做客思源大講堂,為西安思源學院師生講述《意義的危機與文化的對應》。白鹿書院常務副院長邢小利主持了報告會。
暢先生對“意義”作了定性闡釋,指出“意義”即“價值”,對于人來說“意義”指的就是“人的生存價值”,他還指出,人是同屬于三個世界的“動物”,即,人分別存活在自然界、文化世界、意義世界。意義世界是指個人的成長和生存目標。
“意義的危機”即指人的生存價值發(fā)生改變。暢先生談到,“如果意義世界突然變得模糊不清,人的追求就會發(fā)生改變,就會產生許多社會問題?!苯酉聛?,他從當今社會出現(xiàn)的一些社會問題,闡述了人的生存意義的失落、教育生態(tài)的失衡等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人的本質力量非人化、人的利益結構無益化、人的話語偽善化。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他僅從個體行為方面談到:負面意義的行為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取得成功;成功后的負面意義具有彌漫性擴散力;擴散效果使社會心理發(fā)生畸形轉向,隨即會產生爭優(yōu)勢、追求高回報、比關系、靠權勢、賽消費等“怪象”。正面的意義世界就是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悄然地改變了。
針對這些現(xiàn)象,文化如何應對,暢先生談到:制度、社會、非政府組織、個體對此都應有應對措施,尤其是個體應該建立良好的心靈對話關系;在自立的基礎上選擇對自己有意義的他者;構建良好的個人社會文化圈;要有自覺的自我評價,等等,從而以個體的 “趨優(yōu)”而“創(chuàng)新”的追求,來應對這種“意義的危機”。
最后,暢廣元先生同學生進行了對話交流,并認真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