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考研歷程,想必只要是踏踏實實的復習了幾個月,堅持到底的考生,無論最后的結果如何,都有滿肚子的感慨和各不相同的心路歷程。這里我不想再千篇一律的寫一些類似考研真經的復習策略、階段復習計劃等,并不是這些東西不重要,而是我認為這些類似學習技巧和方法的東西是因人而異的,沒有普遍適用性和唯一的準則。
而我自己又是考心理學的,更看重的是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把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復習備考過程中,以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堅持到最后并收獲成功。
1、目標激勵——心理學才是我的最愛
學過管理學的人都應該聽說過目標管理策略(Management by Objectivity ,MBO),其強調的是設置合理目標對于激勵員工績效的重大作用。這一理論同樣應用于考研的準備中。決定考心理學之前我曾經歷了漫長的抉擇,在保研和跨考之間反復掂量猶豫不決,然而當我最終做出決定以后就再也沒有后悔和猶豫過。
研究認知失調理論(當個人行為與已有的觀念或期望的個人形象不一致時引發(fā)的心理失衡)的心理學家曾提醒過人們“決策后失調”的存在及其可能引發(fā)的危險,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已選擇項的價值,同時降低未選擇項的價值。因此,我高調的把自己打算跨考心理學的消息告訴我身邊的所有人,我的家人、朋友、甚至僅僅談過幾句話的路人,并且公開宣明心理學才是我的最愛,我甘愿為她冒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風險。
2、決心與毅力——考研從占座位開始
人人都說選擇考研就是對自身意志力的一次完美考驗,可意志力究竟是什么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在心理學中,意志力包含了自覺性、自制力、堅韌性、果斷性四個方面,它是在積極的行動和克服困難中體現(xiàn)的,雖不能說那些考研半途而廢的人就是缺乏意志力的人,但那些能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到底的考生絕對是有足夠堅強毅力的人。
還記得去年暑假與眾研友爭占一教考研座位的那股熱情勁頭以及后來占到一個座位后的歡心鼓舞的心情,當時我半開玩笑的對室友說“我們的考研歷程是開始于占座位,沒有這樣的經歷的人他的考研必然是不完整的!”僅僅是句玩笑話卻足以可見我當時的決心與毅力。
3、整體大于部分之和——讓考研和愛情雙豐收
問你1+1=?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等于2.,可如果你叫一位深受格式塔學派(德國完型理論代表) 影響的人回答這一問題,他多半會告訴你1+1>2,即所謂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我的愛情是伴隨著考研的一起到來的,當我一度在二者的權重衡量之間痛苦掙扎之時,我的朋友提醒了我“為什么不相信考研和愛情能夠雙豐收呢?”我幡然醒悟,戀愛并不是考研的墳墓,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加分也可以減分,關鍵是你要堅信并且要努力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4、榜樣的力量——別人能考北大為什么我不能
考研路程很艱辛,若有一兩個研友結伴同行備考,則能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同伴的作用不僅僅是在與一起分享學習經驗和復習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為我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支柱,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決心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鼓舞著我們,甚至會激勵起我們前所未有的動力。
讓我感到幸運的是在考研路途上我不是孤軍奮戰(zhàn),我的身邊還有與我有同樣的目標和理想的人,他們是我最好的榜樣。當時填報志愿就是受到其中一位研友的鼓舞,她報北大并誓愿要考到390分,當時我除了心生敬意之外還在心中暗自反問自己“別人能考北大,為什么我不能?”最終選擇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更高的目標。
5、合理的情緒調節(jié)——“準考證”事件
誰都不能否認在考研過程中會遭遇挫折,伴隨有緊張、壓抑、焦慮、自我否定等多種負性情緒,這種體驗在臨近考試前夕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合理而積極的情緒疏導和排解是至關重要的?!爱斔锌陀^條件都無法改變的時候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tài)?!边@是我在經歷“準考證”事件中總結出的經驗。由于自己填寫收信地址的疏忽造成了準考證在推遲近一個月時間也就是臨近考試還有一個星期才收到。
如果這只是一封普通的信,如果身邊的研友們都像我這樣等待這么久的時間收到信,如果等待中沒有眼看著一天天縮短的的考期,或許我就不用經歷其間那么多的無助、焦慮與挫敗感覺。在這漫長的三個星期的等待中,我一方面小心翼翼的調控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消極的情緒影響到我的復習沖刺,一方面我又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時刻準備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這封信可以說是我有生之年最珍貴的信最有價值的信,因為我把它當作老天對我的考驗和獎賞。
以上就是我考研初試的心路歷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復試日期也快來臨,因時間緊迫還望諒解文字的疏淺。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