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清華大學領銜的“華約”宣布2011年聯考時間之后,北大招辦昨日明確“北約”七校聯考已擴充為13校,聯考日期也已確定。記者注意到,“北約”公布的聯考時間為2011年2月20日,與“華約”聯考時間只差一天。
北大招辦表示,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按國家院校代碼為序)等六所綜合性大學已正式決定,參加2011年中國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合考試工作。加上此前的七所高校,參加2011年中國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合考試工作的大學為13所。
13所綜合性大學也同時發(fā)布了自主選拔錄取聯合考試時間。根據教育部有關要求,2011年中國綜合性大學自主選拔錄取聯合考試時間定為2011年2月20日,報名工作于2010年12月1日開始。各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后公布。
此前,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聯考高校宣布說,“華約”七校今年不會擴容。七校自主招生統(tǒng)一報名時間推遲到今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統(tǒng)一初試將在明年2月19日進行。
聽說“北約”和“華約”的聯考時間錯開,省實驗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劉慶華略感意外。因為在很多人的預料中,從生源競爭角度來看,“北約”、“華約”聯考時間撞車幾乎是一種必然。“不管怎樣,錯開是一種態(tài)度。”劉慶華說。
[質疑]
既然錯開,何不多錯開兩天?
山師附中高三年級孫逵老師告訴記者,就算兩大聯盟的考試沒安排在同一天進行,但因兩大聯盟的考試時間緊挨著,對原本打算“腳踏兩只船”的考生來說,仍只能“二選一”。“一天考下來就足夠疲憊的了,很少有人有精力和體力接著再考一天。”孫奎說。
省實驗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劉慶華告訴記者,實際上,真正想“腳踏兩只船”的考生人數并不多,因為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選擇是非常明確的,文科就選北大,理科就選清華,這是多年延續(xù)下來的習慣,就像高考文理科狀元的分布一樣。但他認為,自主招生本來就應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限制學生的選擇。“既然能錯開一天,何不再大度一點,多留點時間給學生?”劉慶華反問道。
[態(tài)度]
被迫“二選一”,仍支持聯考
山師附中已獲得北大校薦資格的張晨原本打算參加完北大的測試再考考中國人民大學,但昨天聽說兩大聯盟考試就安排在前后兩天,當即決定放棄中國人民大學。“時間太緊張了,我還是集中精力準備北大吧。”張晨告訴記者,從小受做法官父親的熏陶,她對法學情有獨鐘。在查閱大量資料后,她認為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比較適合自己。
“我研究了一下北大自主招生聯盟中,發(fā)現其他高校也很有吸引力。”張晨說,當她了解到北大和中國人民大學分屬兩個聯考聯盟后,便開始花時間研究其他高校。這個選擇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對高校逐漸了解的過程。張晨說,她的一個同學本來打算考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但現在也“二選一”了。盡管如此,張晨對聯考還是持認可態(tài)度,“多所高校聯合命題針對性更強,也省得來回奔波趕考。”
[回應]
問題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
對于和“華約”聯考只差一天引發(fā)的爭論,北大山東招生組組長于年才解釋說,問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
于年才告訴記者,按照教育部時間安排,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考核一律安排在春節(jié)后進行。而自主招生考試通常安排在周末,如果不是錯開一天,就要錯開7天或8天。此外,2月21日是北大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如果不是錯開這一天,北約自主招生聯考就須提前到寒假期間,或者是拖后到開學以后。而這,對考試組織者來說都不是好的選擇。
每年6成考生白拿
自主招生資格
考生最好量力而行
聯考似乎讓自主招生的“優(yōu)惠券”看起來更加唾手可得,但事實并非如此。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劉慶華昨天提醒考生,自主招生只是錦上添花,學生應該量力而行。
“不可否認,聯考讓自主招生更正規(guī)了。”劉慶華說,但這并不意味著自主招生資格更容易拿到了,或者說,拿到自主招生資格就能上大學了。“聯考只是增加了考生的選擇機會。”他說,就算拿到了自主招生資格,如果高考達不到規(guī)定分數線,一樣進不了這所大學。
“考生選擇自主招生前,應該參照自己的綜合成績排名。”劉慶華說,如果一個考生平常綜合成績排名加上自主招生的20分優(yōu)惠還是達不到自主招生高校的錄取分數線,那干脆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
“自主招生資格如果能爭取下來當然是好的,但每年總是有很多學生白忙活。”劉慶華告訴記者,省實驗中學每年都有大量考生通過高校的自主招生選拔考試,最終憑借所獲自主招生“優(yōu)惠券”上大學的學生比例在全國高中學校中算是很高的,但成功率也只有30%—40%。也就是說,每年至少6成拿到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最終高考成績沒有達到相應錄取分數線。
“有的學生,如果按部就班地準備高考,也許有機會上重點大學。但是,因為在自主招生考試上浪費了大量時間,結果打亂了正常備考復習,最后連重點線都沒上。這是很可惜的。”劉慶華建議學生和家長理性面對自主招生,不要盲目追趕潮流。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