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就是考生對自己的高考競爭實力,即德、智、體的綜合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恰如其分的估價。怎樣才算知己呢?需要掌握六大要素,即知己必知六大要素。
一、平時學習情況
何謂平時學習情況,也就是平時學習成績與水平。即了解與掌握考生高中以來的學習狀況,主要是高三階段尤其是高三下學期約3~5次調考、聯考、模擬考的情況,或者是2~3次模擬考的情況(各地稍有不同),當然還包括平時的課堂筆記、課堂作業(yè)、課堂練習、小測驗(每天一練、每周一練)等。對此,有的考生和家長可能有這樣看法,不就是填幾所學校和幾個專業(yè),有必要掌握平時學習情況嗎?
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來說,掌握平時學習情況是不是多此一舉?筆者認為,這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1.志愿填報幾天就能“搞定”嗎?對于認為高考志愿填報幾天就能“搞定”的人來說,掌握平時學習情況確實是多此一舉。但對這些高考志愿填報存在誤區(qū)的考生及家長也有必要說上幾句,試想一下,一個考生經過了十年寒窗,才有此一博,哪會那么簡單,幾天就能“搞定”?具體來說,假定某考生平時學習成績在一本水平,需要考慮的一本學校至少是5~6所,二本的學校至少是5所,三本的學校也是需要考慮的,就不算了;但余量是必須留的,加上留有一定的備選學校,這樣就可能達到15~20所。這20所學校,你把他的“前世今生”了解清楚,就不止幾天;你把這20所學校的招生章程加以解讀、吃透,就不止幾天;你把這20所學校的綜合實力加以比較、分出高低,就不止幾天;你把這20所學校的前3~5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簡稱校線)加以掌握,并把當年的校線測算出來,就不止幾天,等等。因此說,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
2.掌握平時學習情況是一個良好習慣嗎?對總復習作用也很大嗎?對于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是一門非常復雜而又“深奧”的學問,需要幾個月、半年、一年時間,才能做到填得好、報得巧的人來說,掌握平時學習情況就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因為:
其一,掌握平時學習情況是考生及家長的一個良好習慣,其主要作用在于,實現考生、學校老師及家長三方之間的良性互動。即考生根據平時學習情況自己推動自己不斷提高與進步;學校老師及家長掌握考生平時學習情況共同推動考生不斷提高與進步。從實質上來說,這是達到“考得好”目的的一大法寶。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僅對于考生的高考有幫助;對于他們進入大學學習也有幫助,乃至于對他們的終身學習都會有莫大的好處。
其二,掌握了平時學習情況,對考生在進入高考總復習階段作用也較大。因為在高考總復習階段,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溫故知新、夯實基礎、查漏補缺、不斷提高的過程。很顯然,考生掌握了平時學習情況,就對自己的“過去”了然于胸:哪些“錯誤”已完全改正:哪些“錯誤”還在重犯;哪些“錯誤”還在時斷時續(xù);也就是——哪些知識點已完全掌握;哪些知識點還完全沒有掌握;哪些知識點還需要進一步掌握等等。如此一來,考生在高考總復習階段就是不想提高也是不可能的;這顯然是達到“考得好”的又一大法寶。
其三,掌握平時學習情況對于考前猜分填報和考后估分填報的考生(考前2個市和估分8個省市區(qū))還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在進一步講此之前,先補充介紹一下我國高考志愿填報的三種方式。全國的高考是在教育部的統一領導下,由各省級招生委員會實行屬地化管理并負責組織實施。于是,我國的高考志愿填報就出現了三種方式。
2009年全國各地的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基本上是這樣的:北京市和上海市共2個直轄市是高考前猜分填報志愿,由于具體填報的時間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考試還未進行之前,故以下簡稱“猜分填報”;天津市、山西省、黑龍江省、河南省、貴州省、陜西省、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共8個省市區(qū)是高考后估分填報志愿,由于具體填報的時間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考試剛剛完成但考分究竟是多少還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故以下簡稱“估分填報”;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重慶市、江西省、安徽省、廣東省、吉林省、甘肅省共21個省市區(qū)是高考后據分填報志愿,因為具體填報的時間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考試分數已經知道,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經知道,故以下簡稱“據分填報”。這里,分幾次填報志愿的,以本科為劃分。
對于高考后公布了考生成績,公開了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再填報志愿的方式,有的省區(qū)將其稱之為看分填報,有的省區(qū)將其稱之為出分填報,還有的省區(qū)將其稱之為知分填報。筆者認為,準確雖然準確,但似乎缺少了點什么;還有,全國對此稱謂也有必要加以統一;于是筆者將其稱之為“據分填報”。何為“據分填報”?其一,依據高考考分、某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自己考分的排序定位,以及相關政策、信息、資料填報志愿者也;其二,筆者希望天下的考生進行高考志愿填報時都有理有據,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這三種志愿填報方式的差異在哪里?對于這三種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的差異,不只是填報時間早幾天晚幾天的問題,他對于考生填報志愿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第一種“猜分填報”的考生至少會面臨自己究竟能考多少分?是按高考發(fā)揮正常還是按高考發(fā)揮失常填報?在全市的考生中我會有怎樣的排名?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是多少?預報考學校的投檔線是多少?預報考學校的專業(yè)錄取分數線是多少等問題。第二種“估分填報”的考生會碰到,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估分估得準不準?誤差究竟該留多大合適?其他考生考得如何?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是多少?預報考學校的投檔線是多少?預報考學校的專業(yè)錄取分數線是多少等問題。第三種“據分填報”的考生則會在信息透明(據分、據線、據位)后面臨,怎樣避免高分“撞車”?預報考學校的投檔線是多少?預報考學校的專業(yè)錄取分數線是多少等問題。廣大考生及家長必須了解這三種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的優(yōu)劣、差異,并有針對性的掌握其方法與技巧。關于這三種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的優(yōu)劣、差異的詳細比較、區(qū)別,筆者已于去年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jié)目中加以表達與說明,故在此不作贅述了。
為什么說,掌握平時學習情況對于“猜分填報”和“估分填報”的考生(考前2個市和估分8個省市區(qū))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1.對于“猜分填報”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考生來說,僅僅依據3次模擬考或2次模擬考的成績就能確定自己填報志愿的考分嗎?如果他們是對自己及子女高度負責的有再學習能力并掌握了一定方法與技巧的考生及家長,他們就不會這樣。他們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考分看知識點的掌握。即便對于學習情況一慣比較穩(wěn)定的考生來說,他們也會在3次模擬考或2次模擬考的成績基礎上考慮如下:(1)平時學習情況與模擬考的成績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分析失分的原因,是哪些知識點還未掌握?是否有粗心大意的問題?等等;如果不一致,則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哪些知識點掌握還不“到位”等等?(2)平時學習情況和模擬考的成績與高考考分的……。如果高考考題的難易度與目前自己的學習水平相當,有沒有可能提高?如何努力與提高?如何恰當的估價自己?如果高考考題的難易度系數可能會提高,要保持目前自己的學習成績(也就是考分)不下降,應當如何努力與提高?還要掌握哪些新的知識點?等等。對于哪些學習情況一慣不太穩(wěn)定的考生,甚至是波動較大的考生來說,首先要找到成績不太穩(wěn)定甚至是波動較大的原因,是特殊性情況造成的,還是哪些知識點掌握還不“到位”產生的等等?
2.對于“猜分填報”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考生來說,僅僅根據猜測估計本人的高考總分以及所報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就認定當地當年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就報填報高考志愿是不太合適的。因為運用高考總分的前提條件是考題的難易程度相等、至少是變化不大,從而決定導致相鄰的至少兩年間當地的錄取控制分數線相等、至少是變化不大,其因素、條件是很多的,當然其主要因素與條件是高考考題的難易程度相等、至少是變化不大。這是誰也把握不了的,這是誰說了也不算的。在筆者的印象中,北京市有關領導近幾年在高考前都說過,北京高考的難易度將與上年持平。筆者知道,他所說的持平是高考難度系數原則上控制在0.55至0.65之間。也就是說,如果卷面滿分為100分,考生平均得分應在55分至65分之間。如果試卷滿分為150分,則考生的平均成績?yōu)?2.5分至97.5分屬于正常。如果考生與家長將此理解為錄取控制分數線一分不變,或者是只有幾分的變化,那將是可悲可嘆的。
大家看看北京市近幾年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的情況就應有所明白。
北京市2008~2003年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
年份 文科 理科
2008年 515分 502分
2007年 528分 531分
2006年 516分 528分
2005年 486分 470分
2004年 474分 491分
2003年 470分 455分
從上表大家可以知道,北京的文科除了2003年與2004年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僅相差4分,北京的理科除了2006年與2007年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僅相差3分以外,其他各年相差均很大,少則達10余分,多則達50余分,其中又以2005年與2006年的差別最大,文科相差多達30分,理科更是高達58分之多。這就說明,此年的600分與彼年等600分是不能畫等號的,因為兩個年度的各科試題的綜合難度系數是不同的,不在同一個參照系內,沒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從錄取考生的角度看,單純講某考生高考成績的高低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重要的是該考生在群體中的排列位置。因此掌握平時學習情況,并根據平時學習情況的定位,再結合模擬考試的定位,對填報高考志愿是大有益處的。
4.“猜分填報”在強調重視模擬考試成績的同時,也必須要兼顧到平時的考試成績,??贾皇菐状屋^為個別的考試而已。我們不能完全排除一些成績一貫較好,但在模考中出現較大失誤的可能。這類同學,此刻應該以……,相信自己的實力;同時認真分析??际〉脑颍诟呖贾斜M量避免此類失誤再次出現。對于幾次模擬考試成績穩(wěn)定的考生,能有平時學習情況加以參考,不是更能增添信心和勇氣嗎。對于幾次模擬考試成績不穩(wěn)定而波動很大的考生,只有參考平時學習情況,經認真分析后再作決定才是明智的正確的。
5.對于“估分填報”的8個省市區(qū)的考生來說,盡可能將高考考分估得準確一些非常重要。這里除了掌握正確的估分方法外,可采用比對分析填報法,即在高考考分估出后,先不忙著確定及填報,而是將高考估分與平時學習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完全一致,則有助于確定高考考分;如果有不一致,則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考考分比平時成績高是什么因素導致的?到底高在哪里?由此確定是真高還是假高,高多少比較合適。高考考分比平時成績低又是什么因素導致的?到底低在哪里?由此確定是真低還是假低,低多少比較合適。從而使得估分盡可能的準確一些。
6.估分失誤是填報志愿的“大敵”,為減小失誤并加大估分的把握性,也可采用定位修正填報法,……這里需考慮:(1) 平時學習成績是否穩(wěn)定;(2) 高考發(fā)揮是否正常;(3) 考題難易與自身相關聯的程度?!?/P>
對于“據分填報”的21個省、市、區(qū)的考生來說,由于省掉了猜分、估分、定位測線等等環(huán)節(jié),直接知道自已的考分,并可根據所公布的高考總分成績一分一段(或幾分一段)統計表,就可知道自已在全?。ㄊ袇^(qū))中準確的位置。于是,考生本人智育的競爭實力就一目了然。
一般說來,基礎扎實、學習用功的學生,他(她)的考試成績總是處于領先地位;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沒有特別的學習心得,考試成績可能時好時差,處于中游狀態(tài)且不穩(wěn)定。一個考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如何,大體上決定了他(她)的高考成績在什么水平,那些期望于自己子女的家長及某些期望于自己的考生,會在高考時有出色的或超常的發(fā)揮,大多數都是不客觀的不現實的,或者說不太理性的。每位考生都應該保持一份平常心,反而才有可能有出色的或超常的發(fā)揮。
以上是對絕大多數考生而言,對極少數平時的學習成績特別優(yōu)異或參加競賽獲獎者來說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他們有的可以被保送至高校,也就是說不用參加高考;還有的可以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獲得“通行證”后,至少可比該校其他同學高考總分低20分就可被所報的自主招生高校錄取,有的高考總分僅達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就可被所報的自主招生高校錄取,優(yōu)惠可達50分以上;還有的可以獲得加分投檔的優(yōu)惠(各地稍有不同,在后面優(yōu)錄政策中詳細介紹)。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