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78年的改革開放,拉開了第三次留學潮的序幕。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聽取清華大學的工作匯報時明確指出:“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這是五年內(nèi)快見成效、提高中國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薄∴囆∑降闹甘敬淀懥饲嗄陮W生走向世界的號角,迎來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留學大潮。經(jīng)過30年的曲折發(fā)展,中國有120多萬人到國外留學,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涌現(xiàn)了一大批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卓越人才。留學生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連接世界的生機勃勃的方面軍。如果從中國留學史的視角去觀察,這次留學潮不僅大大超越了前兩次留學熱潮,而且還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
其一、拓寬留學渠道,調(diào)動全社會的積極性。發(fā)展留學教育,最重要的是財力支持和人力保證。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tài),利用各種財源籌集留學經(jīng)費,同時制定多種政策法規(guī),激發(fā)青年學生出國留學的積極性,為留學教育的持續(xù)高漲打下良好的根基。在國家公派留學為主導的前提下,各部、各省、各個基金會、民間社團、大專院校以及國外的留學基金等都加以利用,采取一切辦法,廣派留學生。尤其是1980年代之后,允許自費出國留學,大大激發(fā)了全社會支持留學教育的積極性,使留學由單純的教育行為轉化成一種社會行為。隨著1990年前后自費留學教育的不斷成熟和規(guī)范,自費留學大軍直線上升,成為30年留學大潮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家長節(jié)衣縮食、東借西湊,千方百計送子女出國留學,這在客觀上彌補了國家擴大留學教育經(jīng)費的不足。在晚清和民國,也有一些自費留學生,但和改革開放后的自費留學生相比,只不過是九牛一毛。
其二、留學牽動千家萬戶,國人的留學意識空前提高。在改革開放之前,對絕大多數(shù)民眾來講,出國留學是不可思議和十分遙遠的事情,更談不上對國家留學政策的關心。但近30年,談論留學,想辦法讓子女到國外留學,則變?yōu)榻终勏镒h,成為日常生活中談論的一個重要話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是中國人渴望走向世界和留學意識高漲的顯著標志。從考托福(TOEFL)和“GRE”那長長的隊伍里可以感受到出國留學的火熱。自從美國1981年在中國舉辦托??荚嚕瑓⒖嫉娜藬?shù)直線上升。以北京為例,1981年首次考試為285人,1985年即上升為8000人,1986年達18000人。1989年全國的考生有4萬多人。到了90年代,為了報名,常常要通宵排隊,但仍有未如愿者。而托福和“GRE”的成績則越考越高,北京新東方學校的補習班則越辦越火。日益高漲的出國留學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三、全方位的社會影響。30年的留學潮由于時間長,人數(shù)多,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即重大而持久。眾多的留學生走向世界,無形中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中國文化的世界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而留學生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也自然將世界文化介紹到國內(nèi),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和準確。留學生真正成了中國和世界聯(lián)結的紐帶。大批留學生的學成回國,迅速成為推進社會全面進步的生力軍,在各行各業(yè)散發(fā)出勃勃生機?;钴S在各地的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集先進的技術、管理、資金、產(chǎn)品、物流于一體,有力地推進了現(xiàn)代化的建設。北京中關村的高科技園區(qū),歸國留學生是核心。各大專院校的歸國留學生,則是難得的教學和科研骨干,一些新興學科和先進的實驗室,多數(shù)由留學生主持,而長江學者和特聘教授當中,歸國留學生占八九成。科技戰(zhàn)線歸國留學生幾乎起主導作用。以國家重要的“863計劃”為例,首席科學家和主要的領導者有七成為留學生。1996年在“863”十周年成果匯報會上,信息技術領域的主題專家組組長周炳琨明確指出:“光電子主題組前后參加者700多人,分布全國各地,大多數(shù)課題負責人或骨干是留學歸國人員。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如DFB激光器、量子阱激光器等,其主要完成者幾乎全是留學回國人員。”在近些年兩院院士的增選中,有留學經(jīng)歷者高達90%以上。留學生對中國的影響已經(jīng)波及到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經(jīng)濟、法律、金融、通訊、交通、社會等許多領域,可以說是全方位和劃時代的。(李喜所)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