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的最后一站是丹麥,著名的童話王國、美人魚的故鄉(xiāng)。
去丹麥之前,中國駐丹麥使館教育組一秘吳華就電話告訴我們,一到丹麥,我們就要去一位在丹麥工作的中國學者家中采訪。
吳華給我們的“見面禮”,是他專門買來的丹麥惟一的一份英文報紙。他告訴我們,丹麥人對本國的文化保護意識非常強,在任何地方,任何標識都是丹麥語,所以在丹麥留學,語言問題會給留學人員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下飛機稍事休整之后,我們便前往中國學者徐學斌教授的家進行采訪。路上,吳華向我們介紹說,徐教授剛剛被丹麥奧胡斯大學聘為正教授,這也是近年來惟一一個被丹麥院校聘任正教授的中國學者。多年來,徐教授一直都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并且與國內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同時,他還多次參加教育部“春暉計劃”服務團,利用自己在國外先進的研究條件,為中國的西部開發(fā)默默地奉獻著。
“能夠有機會為國家做點事情,是我們最大的愿望?!毙旖淌谡f。但在為國服務的同時,不能不考慮如何把要做的事情落到實處,這是徐教授目前最為擔心的。在他看來,回國創(chuàng)業(yè)和為國服務對他這樣的學者來說已經(jīng)沒有時間和地域的界限,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回國,他都會利用自己在外的專業(yè)技術為國家做貢獻。他希望回國服務能夠真正做些實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名義上。
在丹麥的又一項采訪任務,就是與當?shù)氐闹袊鴮W人學者們交流座談。參加座談會的有來自國內高校的訪問學者、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老一輩留學人員代表和新一代的自費留學生代表等。
來自丹麥大學的劉大為是2005年度“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還有一個月就要博士畢業(yè)了,馬上面臨的就是留下來還是回國的選擇。劉大為說,這里的新年和圣誕跟中國的春節(jié)一樣,本地的學生們都回家了,辦公樓空空蕩蕩,遠處則是節(jié)慶的焰火。在國外留學7年,經(jīng)歷過7次冷清的圣誕和新年,終于體會到什么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半m然在這里幾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最為榮耀和開心的還是自己被評為了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能被國家認可,才是我們最大的榮譽。”
龔焱,2006年度“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2002 年畢業(yè)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生命科學院,獲國際衛(wèi)生碩士學位,2004 年在哥本哈根大學生命科學院攻讀博士,現(xiàn)已在丹麥諾和諾德藥物公司總部工作。目前,她主要從事循證醫(yī)學研究。讀博以來她已在國際相關專業(yè)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還多次參加美國、歐洲和中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她同時熱心丹麥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社會公益活動,曾兩年連任丹麥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誼會主席。龔焱說,十分感謝祖國對留學人員的關愛和支持,雖然我們海外留學生身處他鄉(xiāng)異國,卻在心里時刻都想著為國家做點貢獻,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來自沈陽醫(yī)科大學、目前正在丹麥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孟燕秋博士說,有機會來到丹麥學習非常難得,剛來時人生地不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問題,只有每次參加教育組活動的時候,才感覺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在這里,大家都相處得非常融洽,有什么信息也能及時溝通和交流。她最為感激的是教育組工作人員對留學人員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使留學人員在適應國外生活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盡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筑學院景觀藝術專業(yè)的鐘虹濱博士,作為訪問學者在丹麥學習已有10個多月,馬上就要結束學業(yè)回國了。她說通過在丹麥短期的學習,使自己開闊了眼界,同時也很珍惜在這里的學習機會,惟一感到遺憾的就是學習時間太短了。
來去匆匆的采訪調研,使我們深切地感受海外學子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艱辛,也為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同時也感謝相關教育處組的教育外交官們給予我們的大力幫助和支持。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