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在一個陌生的房間
據某留學中介機構提供的數據,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考慮把孩子在12歲左右送到海外,覺得這樣他們接受的教育更系統、更完整,但相信每一個把孩子送出國去的父母心里都很矛盾,因為他們同時會擔心,“孩子這么小,一個人去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能適應嗎?”
我不明白他們這國家的房間為什么都那么窄而且高,我睡的那張床窄得一翻身就掉下去了,而且房間里也沒有多少放東西的地方,書包只能放在床上。本來就那么小,再放個書包,有多不舒服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只身在異國求學很艱苦,可是人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家呆著什么都不干吧?我雖然懶得像條死蛇,但我也不想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并不是我一定要成就什么大事業(yè),想要成名或是出人頭地之類的。我只是覺得,至少我在外面的世界闖蕩過,見過世面,為了我的理想奮斗過,至于成不成功,遠沒有這過程重要。就像初中三年,雖然我最后就考了那么點分,不過我在十一班學到的東西比那點中考成績多得多,那也是我人生中最最快樂美好的三年。
想到這兒,心情似乎好了一些,我想不能那么消沉,應該離開這昏暗的宿舍出去見見陽光,還有技術考察呢,還是趕緊練琴吧。
——摘自“受刑之鬼”博客
這是一個小留學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的一段文字,時間是他剛到東歐某國的時候,第一次離開父母,孤身一人住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宿舍里,那個滋味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當時只有15歲,出國學琴,一晃已經兩年。從他博客的名字看,留學生活無疑過得比較艱辛。
在博客上,他的“留學記”寫了三十多篇,其中提到了不少在海外碰到的事先不可預料的困難。丟了一個月的生活費不敢跟父母講,小小年紀為了生計偷偷打工,還要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體會好朋友的互助與背叛,當然,還有藝術之路的艱辛與坎坷。對于絕大多數同齡人來說,這些都是無法想象的,很多小留學生真的是先“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小留學生們在異國他鄉(xiāng),為了適應完全不同的語言、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要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努力,這是大家所公認的。雖然其中有一些人因為空虛和缺乏自制力沉溺享樂,不思進取,但是大部分人對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還是比較認真和積極的。某媒體記者去年曾在加拿大的小留學生中做了一番深入調查,發(fā)現70%的小留學生學習上進,成績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和肯定,而生活中的不適應始終是困擾小留學生的重要問題。
家長:還沒出國我就已經開始擔心
“大部分小留學生都是好孩子,共性是他們還太年輕,他們在這個年齡階段都注定要經歷很多事情,因此會有痛苦啊,困惑啊,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關心,或者至少,我們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既然留學低齡化趨勢正在加劇,我們就不應還停留在爭論什么樣的孩子適合留學的層面上,而應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在那些已經或者即將出國的孩子身上。
王女士的兒子現在讀高一,再過些天就要去美國留學了,也是去學藝術,申請過程用了一年,最終成行,家長自然非常高興。但離出國的時間越近,家長的心情也就越沉重。
“對于他的學習,我一點兒都不擔心,孩子很踏實,練琴十幾年了,一直很刻苦。我就怕他一個人在國外生活上出問題,尤其是安全,最讓我操心?!睆拇_定行程之后,王女士兩口子幾乎是天天給孩子灌輸“安全常識”,只要電視上出現與留學生有關的新聞,立刻會把孩子叫來一起看,看完還要給孩子分析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我跟他說,你身上一定要隨時帶著100美元,不是用來花的,是如果有壞人打劫就老老實實交出去的?!?/P>
不能在身邊陪著孩子,王女士說什么也不放心,但如果真的出國去陪讀,一來經濟上不允許,二來自己又不懂外語,去了也只能是添亂。也許每個準備把孩子送出國去的家長,都是既興奮又擔心,而對于小留學生的家長,無疑擔心的成分更重一些。
學校:家長陪讀也是一種選擇
小留學生在出國之前,往往各項準備工作都是由家長來安排,大型留學咨詢會上和校方代表交流的通常也是家長。在上個月舉辦的中國國際教育展上,記者發(fā)現到場的家長越來越關心陪讀的問題,而且很多家長的問題細致到目的國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至于有的問題展臺前的工作人員都無法回答。從咨詢情況看,正如王女士所說,家長陪讀的難度不小,由于語言關系,家長往往比孩子更難適應。
不過,還是有不少以中國留學生為招生目標的國家和學校把家長陪讀作為一大“賣點”,而且相當受家長歡迎,近幾年漸趨升溫的新加坡留學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目前,新加坡對6~16歲的外國留學生,可由母親陪同前往新加坡,入讀政府小學、中學。豐合意象留學機構新加坡部謝迪老師告訴記者,“我們首先為母親申請旅游簽證,待學生進入政府中小學即可換取陪讀簽證,持此簽證一年的陪讀母親可合法打工。”不需要在新加坡和孩子一起住的母親,可隨意進出新加坡,探望孩子非常方便。
這樣一來,除了前期的投入,新加坡留學的一系列費用(學費、住宿、交通費等)都可以利用“孩子上學、母親工作”的優(yōu)惠政策來解決。至于母親對于新生活的適應程度,謝迪老師認為“取決于母親的英文水平和經濟實力”。據她了解,作為陪讀的母親基本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底薪一般在800~1500新幣之間,保障母子二人在新加坡期間的開銷沒有問題,甚至還能有盈余。
專家:送孩子出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但是,即便是每一位家長都去陪讀,也不可能解決小留學生在海外碰到的所有問題,因此很多專家認為家長還是要在決定送孩子出國前好好審視一番自己的孩子,做一個綜合評價。
心航路中國大教育網創(chuàng)辦人、心理學家張麗珊認為,如果家長有把孩子送出國去的打算,那么以下一系列問題應該先行解決:這種選擇的初衷是什么,是為了讓孩子躲開過于辛苦的中國教育,還是希望將孩子培養(yǎng)成國際化人才?作為家長,你是僅僅著眼于此時,還是為孩子做了完整而合理的人生規(guī)劃?孩子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他的心理適應能力,您能采取什么切實有效的措施給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避免因為適應不良而造成心理問題?如果孩子不適應海外的學習,您如何彌補這個選擇的失誤?
想來如果這一系列問題都能找到答案,那么家長也就自然知道該不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送其出國了。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