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留學出現(xiàn)了低齡化現(xiàn)象,種種隱憂使專家們紛紛表示:低齡留學弊大于利,低齡留學趨勢不容忽視。而針對低齡孩子被動留學容易出現(xiàn)的缺乏自制、不適應新環(huán)境、家長出國陪讀而放棄國內原有工作等情況,資深業(yè)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以新加坡留學為例,認為低齡留學利弊難以一概而論,而關鍵在于尋找小留學生在文化震撼下的緩沖地帶。
低齡留學在反對聲中上升
羊城地鐵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目前社會各界和媒體對低齡留學的反對聲音似乎較高。由于小留學生被動留學等問題較為突出,有專家指出其弊大于利,認為這種趨勢不容忽視,可是我們也看到,近年來低齡留學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呈上升趨勢,您是怎么看待低齡留學現(xiàn)象的?
李冬梅(以下簡稱“李”): 我們所說低齡留學的“低齡”,一般指初中以前的學齡。在五年前,低齡留學在留學界來說是很少的,最近三年才開始變多。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除了國外留學政策的鼓勵這個外因,最根本的還是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很多家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而隨著國際交流的日漸深入,社會也好,家長也好,都對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有認同感。低齡留學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也就不可能會一下子發(fā)生什么大的變化。
對低齡留學弊大于利的說法,我認為利弊難以一概而論。從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孩子年齡小,其實是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對新文化的融入也更快。之所以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甚至相反的結果,很大原因是沒有處理好過渡點。
陪讀家長就地找工不是空話
記:您可以舉一個處理過渡點的例子嗎?
李:就像剛才說的,低齡留學群體人生觀等各方面還沒成熟,存在被動留學的情況,所以過渡點的處理很重要。以新加坡做留學國為例,“緩沖帶”的特征就很明顯,包括地域的鄰近,文化與人群的接近等。同時,作為英聯(lián)邦國家之一,西式文化在新加坡也有很濃厚的氛圍。這種中西兼顧的文化特征就是一種橋梁過渡。另外還有雙語環(huán)境的緩沖,更有利于對新文化接受的循序漸進,因為語言才是文化的入口。
記:您剛才提到留學新加坡在低齡留學方面的優(yōu)勢,我們同時了解到目前新加坡有鼓勵家長陪讀的政策,家長到該國后的第二年即可在當地就業(yè)。而低齡留學所引人困惑的很重要一點就是家長陪讀問題,有輿論認為家長中斷國內的工作而出國專為照顧小留學生的做法得不償失。您認為新加坡這項政策對解決這個問題是否能起到實際作用呢?
李:這個政策應該說還是作用很大的,首先我們要了解新加坡的就業(yè)環(huán)境。新加坡現(xiàn)在有人口負增長的趨勢,而2006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率為7.9%,其中制造業(yè)擴大了11.5%,服務業(yè)增長率為7%。預計在未來的5年中將能提供45萬多個新的工作機會。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留學生們以后在新加坡就業(yè)的環(huán)境是比較樂觀的,另一方面,陪讀家長在當地的就業(yè)也就不是一句空話。
小班教學有助孩子文化過渡
記:既然低齡留學利弊無法一概而論,作為家長,怎樣做好小孩的留學培養(yǎng)規(guī)劃,您能不能在談談自己的建議?
李:有一點很值得關注,就是學校的學生福利如何。學生福利是指學校對學生的個體關注、生活方面的指導等。這對孩子們度過文化沖擊的難關尤為重要。我常建議家長們選擇小班教學的模式而不是大班教學模式。一個只有15個人的小班與40、50個人左右的大班,兩者對學生的個體關注程度肯定是不同的。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