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廣東要讓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羊城晚報訊? 記者 林世寧、通訊員 粵教宣報道: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廣東要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6日,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如此透露。那么,廣東會有哪些具體舉措?“接下來廣東發(fā)展教育的兩個關鍵詞是‘提質’和‘擴容’。”羅偉其說。
計劃引進國際知名大學
羅偉其介紹,“提質”、“擴容”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一五”期間,廣東提前實現(xiàn)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了90.3%,但目前廣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28%左右,而江蘇、浙江等教育發(fā)達省份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到40%左右。據(jù)介紹,廣東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xiàn)普及高等教育,要實現(xiàn)目標首先要面臨優(yōu)質高等教育學位緊張的難題。
羅偉其介紹,作為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一項重要舉措,廣東計劃在2020年之前引進3-5所國際知名大學到廣東辦學,就此廣東專門制定了相關政策,用行政手段規(guī)定了合作辦學的具體支持辦法,此舉為全國首創(chuàng),目前該項政策正處于多部門會簽階段。
雖然有觀點認為,引進國際知名大學多多益善,但羅偉其坦言,引進國際知名大學與引進國際知名企業(yè)相比,難度完全不同。國際知名大學一般都是全球招生,本身國際化水平都很高,所以異地辦學一般都很慎重,除非條件特別優(yōu)惠才會考慮。目前,廣東除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簽署了廣外-蘭卡斯特大學辦學協(xié)議之外,還有幾所大學仍在協(xié)商當中。
明年再提高省屬高校撥款
有廣東省屬高校曾公開抱怨“省屬高校生均綜合撥款額低于國家水平,亟待提高”。根據(jù)財政部、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的意見》,原則上要求2012年全國各地地方生均撥款水平(不含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經費)不得低于12000元。
那么,廣東省屬高校的“生均撥款”究竟為多少?
對此,羅偉其直言不諱:“廣東省屬高校比國家標準大約低了2000多元。其實廣東曾經是比較高的,最近幾年國家財政增加對教育的支出后,廣東開始落后了。”羅偉其介紹,生均綜合撥款,包括高校生均定額經費和專項經費等幾項。就在上周,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決定,省屬高校每生撥款增加1000多元,已經接近1萬元,相關撥款明年還會繼續(xù)增加。
對于教育總體教育投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廣東的總體投入情況又如何?
羅偉其表示:“4%只是在國家層面有意義,一分到省就沒意義了?,F(xiàn)在國家是按照當年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來考核。今年,廣東這一比例已經達到20%,完成國家要求,今后幾年會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直至增加到25%。”
異地高考政策年底將出臺
已基本成形,與之相配合的還有“異地中考”的相關政策
羊城晚報訊? 6日,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透露,廣東異地高考政策已基本成形,正在會同各部門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修改。
根據(jù)教育部要求,各省的異地高考政策須于今年年底前出臺。羅偉其指出,異地高考政策并非是孤立的,還需要有與之相配合的“異地中考”政策,目前“異地中考”的相關政策也正在制定當中,廣東省會出臺指導性文件,具體的政策則由各地市自行制定。
羅偉其坦言,廣東要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面臨著各方面的難題。
首先是隨遷子女人數(shù)非常多,目前,在廣東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數(shù)量巨大,達到338萬人,占全國的1/3,這比許多省份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的總數(shù)還要大,而這一數(shù)字還在以每年25萬的速度在增長。
其次,國家每年安排給廣東的本科招生計劃比例偏低,特別是重點本科的招生計劃數(shù),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雖然國家近幾年不斷給予廣東傾斜照顧政策,但因為基數(shù)小,仍滿足不了需求。他認為可行的一個解決辦法是,對全國的招生計劃進行調整,將本科招生計劃調整為根據(jù)各個省的考生人數(shù)按比例分配。
此外,羅偉其還表示,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qū)的教育用地極為緊張,這給解決隨遷子女讀高中所需的學位擴容帶來很大的難度。他認為,為解決隨遷子女在廣東的求學問題,應考慮教育用地計劃單列。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