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考試可以尋求共同的甚至是惟一的答案,填報志愿則“答案”各異。由于填報志愿需要考慮的實際情況涉及諸多方面,而當年的投檔線等許多關鍵因素又是不能事先確定的,所以填好志愿非常不容易。今日起,考生們開始知分填報志愿,記者特意整理了填報志愿中有針對性的問題,為考生支招。
問:我省錄取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答:我省錄取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六個環(huán)節(jié):
(1)確定調檔比例。招生學校向我省提出調檔比例申請。
(2)設置投檔模板。投檔前將本批次控制分數(shù)線、學校調檔比例、檔分最低控制分、排序成績項等投檔條件輸機,形成投檔模塊。
(3)計算機投檔。招生學校確定擬錄取、退檔的考生名單,對擬錄取的考生必須確定預錄取專業(yè),對擬退檔的考生應注明不能錄取的原因,并按時上載擬錄、退信息,等待省教育考試院確認。
(4)辦理錄退確認手續(xù)。省教育考試院錄檢人員根據(jù)招生政策和規(guī)定確認院校擬錄、退名單。
(5)完成錄取。招生院校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端相應的招生計劃均顯示“錄取結束”,則表示本批次該校已“完成錄取”。
(6)郵寄錄取通知書及有關資料。高等學校將加蓋本校校章的錄取通知書連同有關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民辦本科院校還須附加《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直接寄送被錄取考生。
考生憑錄取通知書到所在縣市區(qū)招生辦領取考生紙介質檔案,辦理黨團員組織關系轉移和自愿辦理戶口遷移等手續(xù),并按規(guī)定時間及要求辦理報到等手續(xù)。不能按時報到,應向高等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方可延期報到。對未經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動放棄入學資格。
問:什么是“上線落選”?為什么會
出現(xiàn)這種情況?
答:“上線落選”分兩種情況:一是指某考生的高考總分達到了相應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但未達到所報學校的投檔線而落選;二是指某考生的高考總分達到了自己所報高校的投檔線,檔案已經投到這所高校,但經學校審檔比較后認為不宜錄取,予以退檔。
“上線落選”主要的有以下幾種原因:(1)政策性落選。劃線時為了保持上線考生數(shù)略多于招生計劃數(shù),部分上線的考生可能因招生計劃完成而未能被錄取。(2)專業(yè)不服從調劑落選。部分考生雖然分數(shù)達到了某高校投檔線,但因不服從專業(yè)調劑而被招生院校退檔。(3)填報的志愿太少,失去了可能被選擇的機會。(4)不注意避開“限報專業(yè)”,因身體條件受限而落選。(5)總分達到投檔線但相關科目成績低,雖然已經向志愿院校投檔但按規(guī)定學校不能錄取。此外,還有因檔案內容不全、有誤,甚至弄虛作假等原因而落選的。
問:填報志愿前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基本情況?
答:合理選擇高考志愿,盡可能多地掌握有關未知問題的信息資料。主要有:
(1)有關普通高校招生考試、錄取的政策規(guī)定,特別是報考條件、優(yōu)惠政策、錄取批次安排等,要及時認真掌握。
(2)招生計劃和考生人數(shù)等情況。著重看各級各類學校在本地區(qū)分科類的招生計劃數(shù),全省今年高考總人數(shù),各科類考生人數(shù)和錄取比例等。
(3)了解有關高校的招生章程、身體要求和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體檢方面,考生要密切注意各高校對身體狀況的不同要求。
(4)了解和分析前幾年本省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和有關院校的投檔線。不能單純地比較分數(shù)的絕對值,重在分析檔次和冷熱變化的情況并推斷其變化趨勢。
(5)估計考生本人所處的競爭地位。考生要根據(jù)自己的高考成績和成績分段表,分析得出自己在同科類全體考生中的相對位次。
(6)分析了解考生適合報考哪些專業(yè)。一般應掌握以下情況:①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性向特長等以心理因素為主的內在條件;②考生及家庭對高校、專業(yè)的熟悉程度等客觀條件;③根據(jù)考生體檢結果和國家體檢意見、高校對新生身體條件的補充規(guī)定,明確自己的適報專業(yè)和限報專業(yè)范圍;④有關各選報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如畢業(yè)生就業(yè)、讀研等評價預測資料。
問:怎樣估計有關招生院校的投檔線水平?
答:正確估計招生院校的投檔線水平,對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增加錄取機會,具有重要作用,是填報志愿的關鍵所在,也是難點所在。但由于各學校的投檔線在投檔前誰也無法知曉,考生選報志愿時,只能根據(jù)已經掌握的有關情況,作出大致的估計。
如果用一般的粗估方法預測招生院校的投檔線,主要就是通過比較某院校往年在本省的投檔線、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資料,進行類推預測。本專輯登載了大部分在湘招生院校歷年實際投檔、錄取分數(shù)線資料,可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參考。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